▲ 麦家《解密》英文版(左)与贾平凹《高兴》英文版(右)
国内当代作家作品的“文学能见度”在海外持续走高。抛物线上扬的背后,不少学者捕捉到一个积极信号:海外出版界及读者对中国小说的关注喜爱,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某种猎奇心理或放大刻板印象,而是出自审美层面的欣赏。中国作品“走出国门”更多靠的是文本自身的艺术质量、美学风格与思想深度。
中国书写正持续释放着文学魅力——前不久落幕的哈瓦那国际书展,主宾国中国在古巴刮起东方旋风,收录了铁凝、苏童、王安忆、迟子建等当代著名作家中短篇代表作的“中国文学丛书”,呈现了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面貌,向古巴输出西班牙语版;麦家《解密》被列入“史上最杰出20本间谍小说”榜单,继推出33个外语版后又添法语版;刘慈欣《三体》斩获包括雨果奖在内的六项国际幻想文学大奖,西班牙语版日前获伊格诺特斯奖最佳国外长篇小说奖;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屡屡“圈粉”,点燃了许多外国网友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
▲ “中国文学丛书”英文版
当“走出去”的步伐愈发坚定,业内也欣喜于“走进去”的润物无声。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何明星告诉记者,此前一段时间里,国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体系,往往从西方中心视角出发,解读更多着眼于小说题材的意识形态色彩,甚至戴上了有色眼镜,忙着在文学作品中刻意寻找“落后的中国”,以契合某些人的偏见或预设。“这就谈不上专业的国际文学对话。真正打动人心的,应是故事本身,中国文学有能力以其艺术审美价值征服世界。”
颠覆成见,让故事有了“无问西东”的心跳声
近日,英国老牌《每日电讯报》评出百年历史中最杰出的20部间谍小说,中国作家麦家的长篇小说《解密》,与“007邦德系列”原著《俄罗斯情书》、电影《谍影重重》原著《伯恩的身份》等经典作品一起上榜。
▲ 麦家小说《解密》多种外语译本
《解密》的可读性,牢牢抓住了海外书评界的视线。小说讲述了数学高人容金珍被招募至国家秘密单位后,倾尽全力破解“紫密”和“黑密”,主人公奋斗在隐秘战线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不久前,《解密》法语版出版,译者克劳德·巴彦说,在西方,类型小说“泾渭分明”,而《解密》打破了欧美间谍小说中相对固定的叙事结构,写出了人心的层次。“企鹅当代经典”书系编辑总监基施鲍姆也佐证了这一观点:“麦家颠覆了我们对中国作家的传统印象,他写作的题材是世界性的。但他的写法又够中国,东方神秘故事纠缠着大时代的动荡和魅影,有劲,够复杂,称得上是小说手艺人的好活计。”
一般的故事只有脚步声,但不少读者赞美《解密》有心跳声。解密“心跳声”的好故事,正是小说家在全球通行的“王牌”。修炼好内功后,《解密》的走红也离不开译介传播的合力。地道的翻译、汉学家的极力推荐、海外主流媒体的热议,让《解密》相继被国际出版豪门企鹅和美国FSG集团相中,其版税不仅远高于一般中国作家海外出版的6%左右,而且已达到欧美畅销书作家才有的15%。有资深版权代理人谈到,一旦小说英语译本站稳了脚跟,其他欧洲语种推广往往也顺利很多。最大的西语出版社推出《解密》西班牙语版后,曾以18条公交路线连续40天的广告投放密度,令小说封面成了大街小巷的高频画面;“斯诺登事件”后,国外不少出版方抓住契机助力《解密》搭上热门话题,小说在社交平台上的热度持续升温。
个性化作家名片打开“走出去”广阔通道
在业内看来,《解密》现象是国内当代文学走出去的经典案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的文学价值、审美意识与精神风貌,不仅仅是中国的经验,也是世界经验的一部分。要提升当代文学对外影响力和辨识度,推广传播时需琢磨作家形象的刻画,用作品说话,避免概念化、符号化。
▲ 刘慈欣科幻长篇小说《三体》英文版出齐
比如,《三体》系列英文版出齐后,国外网站上读者打分平均达四星半(五星为满分)。国外主流书评圈毫不吝啬赞美刘慈欣《三体》,“硬科幻的粉丝们,一定会陶醉于这部情节复杂又富于想象的小说,刘慈欣成功地在科学前沿打造了故事的主题,尝试着为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之力设定极限,同时也未疏于刻画事件和人物。”
在《三体》英文版第一部编辑Liz Gorinsky看来,许多著名现代美国科幻作家都拒绝再写外星人入侵故事,但他觉得这种黄金时代的经典科幻类型并没有消失,《三体》系列从某种程度上戳中了读过这类书的人的儿时回忆,同时又带来不同于美式科幻的东西。《三体》英文版封面设计Stephan Martiniere很喜欢复杂而庞大的机械结构,所以为设计封面时,他特地参考了伽里略博物馆材料,比如古老的浑天仪。最终画出的精密机构,能给人一种“来自上天”的感受。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运全,以一组中国国家形象海外调查数据为例谈到,在全球最大的22个经济体中,超六成受众认为“中餐”“中医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而仅有10%的受众认为中国文学作品代表中国文化。“不难发现,中国当代作家群体尚不够鲜明。有些本土出版的文学作品外文版,没有与国外出版机构形成良性互动,很多译作在海外被束之高阁,缺乏主流文学研究者和普通读者的关注。”有学者直言,不少国内作家在作品翻译出版后感觉“大功告成”,不再积极参与译作的海外推介,“后劲乏力”。
怎样为文学走出去再添一把火?日前,“新世纪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海外传播数据库”项目启动,向全球推介100位不同年龄段中国当代优秀作家,项目集结了专业团队和文学阵地——《小说选刊》提供当代作者、作品资源;中国文化译研网负责海外译者资源及技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组织汉学家加强学术支持。100位作家的头像、简历、代表作和能够代表当代作家风采的短视频,被制作成个性化“作者名片”,并译为阿拉伯、英、法、德、俄、西、葡等十个语种,共计1000张名片,鲜明地向世界宣告:我是中国作家,我在进行中国创作。
2024-11-18
2024-11-15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