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难回田野小径,再难听泉水淙淙,从此后每到月华升天际,便是我碧海青天夜夜心……”一曲终了,剧场的灯光由暗转明,但观众眼中噙着的泪水反而被映得更加明晰。
18日,根据大陆作家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的京剧《青衣》在高雄佛光山演出。动人的唱腔,曲折凄美的故事,让在场的台湾观众潸然泪下。
“真的非常感人!通过这部戏,让我们看到了舞台背后演员们的心酸和那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一名台湾观众对记者表示。
《青衣》以上世纪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戏痴”筱燕秋悲情的一生。年轻时被老团长慧眼识英“天生就是青衣的好料子”,筱燕秋孤芳自赏,将自己的全部寄托于嫦娥一角,认为别人的半点失误都是对这个神圣角色的亵渎。一次排练中,嫦娥B角口出恶言,筱燕秋用一杯开水泼向对方,由此结束了自己如日中天的舞台生命。
20年后,《奔月》复排,20年间晨练不辍的筱燕秋终于找到了重返舞台的机会。为此,她弃了腹中胎儿,与丈夫决裂,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已不复当年勇,变成了有瑕疵的嫦娥。在痛苦的挣扎中,她将舞台让给了年轻演员春来。
小说《青衣》自问世以来,先后被改编成电视剧、舞剧、赣剧等不同版本,此次是首次改编成京剧,因此也被称为是“青衣”的回归。
这部戏由江苏大剧院原创自制,联合南京市京剧团演出,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曼君执导,集结了编剧杨蓉、作曲吴小平、配器王啸冰、唱腔设计尹晓东等重量级戏剧界大师。而在剧中扮演筱燕秋的是国家一级演员、梅派青衣李亦洁。
李亦洁9岁开始学青衣。对她而言,此次扮演“青衣”是本色出演,也像是对自己艺术生涯的一种回顾和沉思。“我学青衣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的舞台经验。现在我站在舞台上,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筱燕秋的心理过程。如果再早几年,我可能还体会不到她内心的那种纠结。”李亦洁说。
尽管是本色出演,但这样一部有别于传统京剧的现代戏还是让演员们有些水土不服。
“现代戏是最难做的。”李亦洁说,比如,传统的京剧旦角都有水袖,她的一颦一笑都有一套固有的模式。但在现代戏里,这些举止就要生活化一些。所以演员有时候说,演起现代戏来连上场都不会了,在台上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里,这对京剧演员是很大的课题。
“传统戏里,台上就是一桌二椅,而《青衣》的灯光和舞美则更加丰富。”此次在剧中扮演春来的演员方沐蓉告诉记者。
“我们旦角演员唱传统戏都是用小嗓,也就是假音,位置比较高,咬字也不一样;而在排现代戏的时候就要用到本嗓。除此以外,在现代戏里,我们在表演、身段、脚步和面部表情等各个方面都要更加生活化一点。”方沐蓉说,“现代戏是演人物,而不是演行当。”
热爱京剧艺术的戏迷并不少,但观众群趋向高龄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了让更多年轻人走入剧场,爱上传统京剧,体味到这一古老艺术表演形式的积淀和韵味,京剧也在不断寻求创新。
“以前大家是听戏,现在不仅要好听,也要好看,所以我们这次在灯光、舞美、戏剧结构、音乐上都做了很多新的尝试。以前,一个二胡和月琴,大家就能听上一出戏,但现在大家接触的艺术类型多了,要求也高了。”李亦洁说。
“这次我们的音乐用了交响乐,因为它的高中低音可以配得很完美,观众也容易接受。等他们接触了现代戏之后,再慢慢地引导他们去听传统戏。”李亦洁说。
这样的努力打动了观众。《青衣》14日在台湾新北市首演,台下的许多观众泪眼婆娑地走出了剧场,有些甚至专程追到高雄再看一遍。
“《青衣》里的人情、故事是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馆长如常法师说,“这次我们透过戏剧,透过《青衣》来传达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思想,呈现我们对生命的关怀,是两岸一种很好的艺术交流。我们也期待今后每年都能有这样的机会,让两岸在艺术文化上作进一步的交流。”
《青衣》是“吴韵汉风江苏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共在台湾演出两场。艺术节期间还展出了江苏艺术家的数百幅精品书画、摄影佳作等,带领台湾民众体验江苏人文风情之美。
2025-01-16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