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经济发展之路,也承载着沿线各国共同的文化记忆。作为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一大亮点,“一带一路”展映单元关注沿线国家的电影创作,如塞尔维亚知名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自编自导自演的《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伊朗著名导演阿斯哈·法哈蒂自编自导的《推销员》、菲律宾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自编自导的《罗莎妈妈》等佳片,反映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风貌。
作为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论坛之一,“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一带一路’电影发展与全球电影新格局”于4月22日在北京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论坛上,多国电影工作者就电影与“一带一路”的关系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将塑造中国电影的新格局。
中国电影博物馆党委书记陈志强说,本次论坛致力于从电影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服务、为全球观众服务的角度,深入研讨交流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全球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推动“一带一路”健康快速发展、加大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智力支持。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认为,电影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媒介,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着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也将成为促进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使者,相信电影事业的发展将为深化人文交流、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杨烁称,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包括电影的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巡视员周建东表示,中国电影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中国电影静下心来,以新视角进行客观分析,通过问题导向和观众需求导向,加快推进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推动中国电影持续健康发展,让中国电影成为民心相通的友好使者,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多元文化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
随着“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文化产业界人士感到新机遇正在来临。主旨演讲环节,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光明以《“一带一路”2.0与中国电影教育国际化路径新思考》为题,谈到2017年将迎接下一个崭新的时机,即“一带一路”将升级为2.0版,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加拿大导演马特·辛波以《跨文化的合作拍摄》为题,结合担任多伦多泛美运动会开幕式制片人的工作经验,强调在同一个工作组里,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体系的工作人群,建立快速沟通机制和互相信任关系的重要性。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知名学者张颐武以《本土的全球性:中国电影的新路向》为题,结合2002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爆炸性发展,分析了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进入发展临界点的现象,以及中国本土电影与全球电影新关系的形成。“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为中国电影产业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据介绍,中国市场已经与全球市场紧紧联系在一起,好莱坞和美国电影已经开始深度调整,把中国作为核心市场来看待。
英国瑞丹斯电影节主席埃利奥特·格鲁夫以《海外电影市场为中国电影产业带来新机遇》为题,分析了中国电影和海外电影各自的优势,指出目前文化孵化器落地中国的状态,展现各国为文化融合所做的努力。
据论坛协办方、蓝莓影业战略合作负责人耿聪介绍,此次北京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国际电影交流活动还包括“中国电影国际巡展:走进‘一带一路’”等内容。“中国电影国际巡展:走进‘一带一路’”通过图文展板和部分实物展品,向世界观众展示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重要代表作和杰出影人,自2013年以来,已在俄罗斯、白俄罗斯、美国等地举办,今年将走进加拿大、沙特、塞尔维亚。
2025-01-06
2025-01-04
2025-01-03
202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