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青创赛于老挝万象举办 六国青年关注旅游与生态保护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程千千

2018-02-06

  发源于青海省玉树的澜沧江—湄公河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在同一条河流的滋润下,澜湄六国不仅在地理上紧密相连,在经济与文化上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在流域的保护、治理和开发上有着共同的利益与关注。而在澜湄沿岸六国愈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中,自然也少不了新锐青年的身影。1月27—30日,第三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YICMG 2018)在老挝万象举行。来自澜湄沿岸六国9所高校的60名青年选手成功进入决赛,齐聚老挝国立大学,展开最后的角逐。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YICMG)始于2015年8月,前两届分别在青海玉树和广西南宁成功举办。本届赛事来到老挝国立大学,是YICMG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大学举办,启动了六国轮办机制第一步,也意味着YICMG迈入新的阶段,合作机制日趋成熟。


9961f0a80dd56b895812a8dbf2103749.jpg  

开幕式 

  聚焦旅游与生态保护 澜湄青年出谋划策

  “我们想在湄公河沿岸创建一个包容的、区域性的空域连接,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缅甸仰光大学选手的“湄公河鸟瞰”项目设计了从中国大理到越南芹苴的旅游线路,希望通过缆车为澜湄流域旅游产业搭建最方便的航空路径。

  YICMG2018将赛事的主题定为“旅游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是看准了澜湄流域旅游业的丰富资源与深厚潜力。澜湄六国历史悠久,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也有着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但区域内旅游业发展合作机制仍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各行其是,合作效率仍需提高。围绕这一主题,选手们提交的参赛作品囊括了旅游合作、绿色农业、生态系统旅游、环保酒店、风筝形高架铁路系统等创意。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的三名选手创立了一个名为澜沧江—湄公河国际青年联盟的非营利组织,旨在为各国大力倡导的生态旅游建设提供培养相关人才的平台。“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人们时常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我们提出了生态保护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概念,”选手之一的覃雪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而发展生态旅游,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想搭建一个平台,联合政府、科研机构、旅游专家、风景区等的力量,让旅游从业者与有志于旅游业的人才能够得到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培训。”

  此外,他们还计划邀请中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授从语言沟通、社交旅游、开发保护旅游地等各方面,为澜湄沿岸的青年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让保护生态的观念扎根于他们的心中。经过可视化展示与现场答辩,这一新颖的设想得到了专家评委的青睐,覃雪华和她的队友罗义婷、符敏基也获得了“最有创意团队奖”的荣誉。

  62ed3eb1c391e1c4046af546c4a18d96.jpg

入围方案展示现场

  青海大学的参赛队伍则将他们独立研发制作的“智能生态保护探测器”带到了比赛会场。他们运用了电气自动化、编程等不同技术,使用环保材料制作了这一别致的探测器。它不仅能够监测所在环境的各项生态指标,更能进行人工降雨,调节气候。“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在青海玉树,那里的气候比较干旱,因此人工降水对于流域保护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们已经对此进行了一次实验,成功地实现了一场降雨。”参赛队伍成员之一的青海大学学生王一童介绍。

  队员们希望能将这一智能探测器用于湄澜流域的生态保护上,但他们也期待能开发它更为多元的市场价值。“鉴于这是一款可监测多项环境指标的探测器,我们想在将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例如测量室内空气中的PM2.5含量。”王一童说。

  光有出色的创新创业方案是不够的,在这项由澜湄六国共同参与的国际比赛中,跨国交流与合作也是参赛选手的必修课。决赛期间,各国选手将组成新的跨国团队,抽签选择两个初赛方案进行细化改进。

  fd9f5f1fddc1fc9dd8c84150fc2cb74b.jpg

跨国团队讨论

  对这一环节,广西财经学院的三名选手感触颇深。“我们三个被分到了不同的队伍里,与各国选手重新组队参赛,”罗义婷回忆道,“说实话这挺难的,因为我们发现其他国家的选手思维跟我们很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也有诸多不同之处。虽然我们都用英语交流和撰写方案,但他们在英文上的惯用表达跟我们很不一样,经常一时间不能看懂。”

  但异国队友们的认真专注与协作精神使她们感到很温暖,也使她们收获了珍贵的友情。“有天晚上我们改方案到凌晨三点,”覃雪华说,“我的越南队友的部分已经完成了,但我的还没写完,她也不提前走,就一直坐在我旁边陪着我直到深夜,她的支持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36e799db4eacbbb2078173e136f82f96.jpg

参赛选手展示方案

 45bb28b8eb3aa2298d47b50b6259ce35.jpg 

跨国团队讨论

  青年学子不仅是参赛者,还是赛事筹备主力军

  自2015年8月起,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YICMG)已举办了两届赛事、五次活动,而它也得到了多方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去年,YICMG被纳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的国家级活动安排,得到“亚洲区域合作专项”支持;今年,YICMG被列入《澜湄合作第二批项目清单》。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峰对YICMG的成果感到欣慰。“我觉得YICMG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将多项成功要素融为一体,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多边人文交流,国际交流合作等。”朱峰解释说,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将澜湄六国的地理上的联系,转变为经贸和文化上的联系,并挖掘出后续发展的充沛动力。

  在YICMG走出国门,迈入新阶段之际,澜湄合作中国秘书处副国家协调员季凌鹏表示:“青年是推动澜湄合作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澜湄合作的未来也有赖于六国青年的合作和担当。希望六国高校充分利用好YICMG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强青年和教育合作,为澜湄合作未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澜湄合作的强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YICMG的舞台上,青年学子不仅是参赛者,还是赛事筹备的主力军。本届赛事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以下简称国务学院)的学生牵头筹备。早在半年前,学院的一支学生团队就开始了本届赛事的筹备工作。从主题设置、赛制设计、赛事通知、作品提交及评审、人员邀请到活动安排等环节,这支学生团队通力协作,有条不紊地确保了每个环节的顺利开展。国务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牛乙钦是其中的一员,他表示,筹备的辛苦与收获成正比:“我们需要为各方量身定做个性化行程,这非常具有挑战性。”

  由复旦大学、老挝国立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的学生以及来自中国各校的老挝留学生组成的青年志愿者,是本次赛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来自老挝的俞桂文是复旦大学国务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掌握中老两国语言的她全程参与了赛事的筹备。她激动地说:“作为一名在中国求学的老挝留学生,看到YICMG来到我的家乡,真的非常开心,自己好像变成了两国沟通的桥梁。”

责任编辑:霍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