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青年翻译家,梅·阿舒尔一直在向阿拉伯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她说,中国与埃及有很多共同点,它们都有悠久的历史、极具韵味的人文风情。在中国生活的时间中,她走访了很多地方,用文字记录下与中国的情缘。2012年,阿舒尔出版阿拉伯语版《让孩子爱学习》,2016年翻译并出版了《汪国真选集》,2017年翻译并出版中国当代散文精选《梅花》。
梅·阿舒尔,埃及青年翻译家、汉学家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中文以及开始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学习的?
阿舒尔:2004年,我在埃及开罗大学开始了中文学习。起初,我只觉得中文是非常晦涩难懂的语言,它有复杂的笔画、多变的发音规则,这让我不自然地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但是,当我开始慢慢接触这门语言,了解中国以及中国的历史、风貌、人文风情之后,我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这个国家。我也开始变得坚定:成为一名汉语学者是我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要走的路。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将翻译中国诗歌、文学作为一项个人事业来对待的?
阿舒尔:中文本身就是世界上非常难学的语言,而做翻译工作就更难了。大概6年之前,我决定开始从事自由译者的工作,译者的工作相对比较封闭,需要在研究原著方面花费大量时间,这也是对于一个人意志力的考验。我花费很长时间才接受这一过程,因为我希望做一名中文译者,这是我的梦想,只有不放弃、不沮丧、平心静气的态度,才能将这一工作做好。
记者:就你翻译出版的作品而言,你是如何真实、客观地反应中国文化以及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的?
阿舒尔:文学好像是一面“镜子”,它能够真实地反应一个国家人民的思想,也能够最大程度上反应一个社会的面貌。
我本身也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来到中国后,我经常穿梭于城市间,用自己的照相机和笔记本记录中国风貌,并通过写作反应中国的社会风情和人文风貌,这也是我热爱的工作之一。
记者:就你目前的工作而言,你遇到过什么困难的事情吗?
阿舒尔:我觉得,译者的工作并非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是把一种语言翻译成一种文化,把作品中反应的思想传达给对应的读者。在我的翻译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语,翻译这些词汇需要深入了解中国的哲学、历史、社会风俗、文化特点,从而形成“达意”的效果。
对我自己而言,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可能多得接触中国朋友,与他们展开交流和讨论,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传统思想,观察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也会前往中国不同的城市,品尝中国的食物,毕竟增强对于文化背景的感知力是超越语言本身的“真理”。
记者: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海外合作和文化交流,那么你觉得目前中国作品在海外翻译、出版中面临着哪些问题?
阿舒尔:从目前的情况看,阿拉伯国家开始对中国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曾经发表过很多翻译作品,他们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例如我翻译的汪国真诗歌选集就在阿拉伯世界收到了不错的市场效果。
我一直认为,译者选择自己想要翻译的文学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译者并不是一种“工具”,他们是有思想的个体。如果说作家、画家、诗人、哲学家等都是对自己的国家有贡献的人,那么我觉得译者也扮演着这种角色。我会关注我喜欢的作品,关注它们反映的内容和传达的思想。
2024-11-13
2024-11-12
2024-11-11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