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那充满无数未知的浩瀚宇宙,总能激发人类在天边畅游的欲望。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太空的探索,而最早梦想飞天并付诸行动的人是明朝的万户。
在14世纪末期,万户自制了47个火箭绑在椅子上,然后自己坐在上面,手里拽着几只大风筝,让仆人帮忙点火,想象由此可以直上青云。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作为降落伞平稳着陆。不幸火箭在升空不久后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前苏联、德国、英国等国的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这件事。1970年,在英国布赖顿召开的一次国际天文学会议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Wan Hoo(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虽然万户失败了,但是他利用火箭升天的做法,在现代已经成为了所有宇航员进入太空的第一步。600多年后的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万户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在今日成为了现实。
明代是我国火箭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曾经提到:“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钱学森提到的这种火箭叫作“火龙出水”,它是我国古代水陆两用的火箭,也是二级火箭的始祖。火箭整体由竹子制成,造型为龙头直身。龙头下面,龙尾两侧,各装一个半斤重的火药桶,将四个火箭引信汇总一起,并与火龙腹内火箭引信相连,水战时,面对敌舰,离水面三、四尺处,点燃安装在龙身上的四支火药筒,这是第一级火箭,它能推动火龙飞行二、三里远,待第一级火箭燃烧完毕,就自动引燃龙腹内的火箭,这是第二级火箭,这时,从龙口里射出数只火箭,直达目标,致使敌船烧毁。
如今,中国的航天事业蒸蒸日上,延续了明朝万户无畏挑战的精神,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从最初的东方红一号卫星、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到1999年10月,我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顺利升空,再到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第一位中国女航天员刘洋乘坐神州九号顺利返航,今年嫦娥四号探测器在顺利月球着陆,无不证明了中国对航天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航天的发展也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入选国家丝路书香工程“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第三期拟资助作品《中国在太空:大踏步前进》(第二版)将帮助中外读者从专业的角度了解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
本书作者布莱恩·哈维(Brian Harvey)是航天领域作家,之前已撰写了三本关于中国航天历史与发展的书籍。他是英国星际研究协会成员British Interplanetary Society(FBIS),并主持了多次关于中俄航天的会议。1970年起他就开始在各类期刊发表相关文章,之后还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第四频道、第五频道、北爱尔兰频道、加拿大广播公司、美国探索频道和中国电视台CCTV NEWS(Dialogue- ideas matter)的节目接受访谈。
很多现代发明的鼻祖都是起源于中国,包括古代天文和火箭等,后者在13世纪就开始用于军事用途。中国现代的航天项目在1956年被中国火箭的鼻祖钱学森创立。而在近年来,人工驾驶的航天项目彰显了中国挺进太空的愿望,同时未来登陆火星的计划也被制定。中国爆发式增加的创新和天空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了国际航天政策的热点。而在本书中,作者将继续跟进中国的载人航天项目,并带来最新信息,以及未来计划。同时还整理了这些项目的发展历程,检视了项目的重要部分与闻所未闻的故事。对于围绕着每次航天任务的道听途说的信息,作者致力于一一还原事情的真相。
一本书可以为我们打开一片星空,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仰望那些不可能,就让梦想比现实高一点,让世界上出现更多追随理想的“摘星人”。
“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是中国“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走出去”的一项重点工程,是国家“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全球其他重点区域,广泛联系和鼓励海外汉学家、作家、媒体人、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让他们用亲身经历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并对他们的创作给予一定的支持。
2024-11-13
2024-11-12
2024-11-11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