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学者共话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丨“首届中国古代小说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文化译研网

作者:

2023-04-10

4月8日-9日,“首届中国古代小说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成功举办。会议由暨南大学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俗文学学会与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联合主办,由暨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文学院、日本学院联合承办。


b1e38c1563c078302626a1958a132346.jpg

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潘建国,暨南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魏霞,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原系主任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 Jr.),韩国中国小说学会首任会长、高丽大学教授崔溶澈作开幕致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由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程国赋主持。


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在致辞中表示,文史学科是暨南大学长期以来的传统优势学科,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世界华文文学、华侨华人历史文化研究等一直是该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文学、文化的传播从来都不是单向的,当来自西方的文艺与学术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影响之时,中华文明也通过各种形式在海外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此外,中国古代小说在海外的传播,不仅是一种“他者”的接受与再诠释,其中也不乏大量海外中华儿女的身影,特别是以《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为代表的小说名著蕴含的文化体系及信仰体系,成为当地华侨华人思想、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代小说及其大量文化衍生产品,已深刻融入华侨华人聚居地以及所在地的文化生活当中。他表示,本次研讨会广邀海内外学者,碰撞学术的火花,进一步深化中国文学与世界各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研究。


178de24726838b52494c4bab3c6c7602.jpg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在致辞中表示,北京语言大学是一所以培养中外人文交流领域的人才而著称的高校,也是国内较早开展海外汉学研究的高校,不仅积累了丰厚的研究成果,还建立了覆盖一百多个国家、五千余人的汉学家网络、发起成立了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建立了世界汉学中心,响应国家号召,以学术研究支持国家传播能力建设。中国古代小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塑造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人生智慧,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它们不仅被中国读者的广泛阅读,也传播到海外,受到海外读者的热烈欢迎。传播到海外的这些中国古代小说,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他国他民族文学与文化展开互渗与对话。

955f0d1691870ada6f6269aee97822ac.jpg

广邀海内外学者

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研究


会议邀请了来自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俄罗斯、丹麦、西班牙、澳大利亚、土耳其与中国的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国内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侨大学、广州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学术研究》编辑部等在内的50多所海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学者近90人参会。

2f7c03aa477371a7761b5f7cc99d559c.jpg

海外汉学家的研究

对中华文化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与会学者就本次会议分设的中国古代小说在海外的传播与翻译研究、海外典藏中国古代小说版本及其价值、海外汉学家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与中国古代小说海外传播研究相关的其他议题等四个分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在4月8日-9日两天的议程之外,主办方还特设了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名家讲坛海外汉学研究系列“中国古代小说与中韩文学交流”专场,邀请4位本次参会的韩国汉学家做系列讲座。


5a49634e0b3ce996e832c901846013c7.jpg

中国古代小说海外传播研究,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古代小说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因此中国古代小说海外传播研究也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的重要方面。海外汉学家近3个世纪以来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与再诠释,以及中国学者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与研究,又对中华文化本身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是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一个重要课题。

1234ad345686b1216a5f1f41acd788b9.jpg



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致力于借助双方优势,凝聚汉学家力量,服务国家战略。


世界汉学中心将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重要使命,致力于联络并激活遍布全球的汉学家,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建立世界各国汉学家和汉学机构间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稳定学术交流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世界汉学与中国文学、出版、影视、艺术、文博等相关产业的对接机制。中心将通过数据库建设、学术出版、翻译服务、论坛会议、研习研修、智库咨询等方式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汉学家交流和学术往来互动。


责任编辑:黄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