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当地时间8月1日,拉美汉学家理事会框架下首个中国学硕士项目——何塞·克莱门特·帕斯国立大学对华关系政策硕士专业开始招生。
7月15-17日,首届拉美汉学家大会在阿根廷成功召开。闭幕时,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长阿克塞尔·基西洛夫正式宣布成立阿根廷汉学中心并开设首个阿根廷对华关系政策硕士专业。
阿克塞尔·基西洛夫省长表示:成立阿根廷汉学中心和设立硕士学位,对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及阿根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起点,将极大促进双方友好关系的发展。
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表示,拉美汉学家理事会的成立和首个中国学硕士项目的启动,将极大推动拉美地区汉学及中国学研究的发展。他指出,随着中拉命运共同体的不断走深走实,拉美地区的汉学与中国学研究前景广阔。未来,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家理事会还计划在拉美多国高校设立汉学中心,开设更多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推动本地化汉学与中国学研究人才的培养。
该项目由拉美汉学家理事会会长、阿根廷前驻华大使牛望道亲自负责,学术顾问团队包括巴西前总统、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迪尔玛·罗塞夫等重量级人物,项目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课。
1.专业简介
在国际关系方面,自20世纪最后四分之一以来,全球经济重心发生了显著的重新定位,逐渐从北大西洋地区向东南亚转移。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一全球动态的展开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等方面与拉丁美洲,特别是阿根廷的交流相呼应。
这种全球动态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等方面与拉丁美洲,特别是阿根廷的交流逐步加深,直至在201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在2022年2月签署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谅解备忘录》。
在这种政治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硕士学位课程旨在从跨学科和综合的角度为参与与中国相关的公共或私营管理领域的技术专业人员提供工具。同时,也面向那些虽然未参与关联项目但希望研究和分析双边合作的范围、限制和挑战以及具体计划、项目或方案的人。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政治、经济、商业、文化和制度关系的主要方面,同时也涉及案例研究。
该课程旨在从公共、私营和中间组织管理的角度探讨合作过程,涵盖当代中国的主要方面,包括社会文化、生产技术和政治体系的发展。课程旨在加强工具,以便参与者进行全面诊断,系统化问题,明确目标,分析社会力量,并绘制出在合作背景中将遇到的不同参与者。
该硕士课程旨在提供理解中国在全球角色的基础工具。课程内容涵盖其历史、文化和经济的主要方面,以及21世纪推动的项目及其全球发展。特别强调那些当前或未来希望与中国开展项目的人所需的专业知识。外交协议、合作和企业经验也将在课程中作为研究对象。
2.课程时长
课程总时长为700小时。课程分为四个学期,另外需完成最终整合工作。
3.毕业生的培养目标
硕士毕业生将具备以下能力:
理解近几十年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的动态和变化。
分析阿根廷与中国合作议程的潜力和挑战。
在学术和专业领域中深入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历史及其当代动态。
设计、开发和评估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双边合作项目。
收集、处理和分析与中国合作项目管理相关的信息。
4.课程设置
中国关系政策硕士学位的课程由18门课程组成,分为四个培养模块:一般培养、中阿双边关系、应用培养和方法论。课程单位根据两个组织经验的标准进行安排:研讨会和工作坊。研讨会通过对核心主题的研究,集体构建知识,侧重于深入探讨提出的不同作者的理论问题。工作坊补充在研讨会中进行的分析、综合和问题探讨过程。工作坊围绕具体主题组织,内容可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新。所有工作坊都包括对教师提供的与中国合作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合作计划、项目和方案等。
5.教学团队
学术协调员:Camila Quian
学术委员会:Dilma Rousseff、Javier García、Jorge Castro和Xulio Ríos
教师团队:Esteban Zotelle、Joaquín Estrader、Lucas Villasenín、Sebastián Schulz、Fernando Suárez Rubio、Gustavo Sabino Vaca Narvaja、Tomás Pomar、Juan Emilio Ribera、Francisco Taiana、Matías Rinaldi、Santiago Notarfrancesco、Camila Quian、Lucia Gaitán、Pei Ya Ni、Isidro Baschar、Máximo Carlos Peralta、Chenxi Luo、Julián Bokser、Martín de Vediay Mitre、Andrés Flores、Laura Saavedra、Patricia Jésica Suárez、Ignacio Villagran、Mauro Ribera、Joaquín Ribera、Martín Burgos和Néstor Restivo。
世界汉学中心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中心依托北京语言大学丰富的汉学研究资源,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建构学术服务和研究平台,凝聚全球汉学家力量,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打造世界汉学家母港与世界汉学“根服务器”。
世界汉学中心精心打造了全球汉学家信息网络系统,联络沟通了100多个国家、近5000名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致力于联络并激活遍布全球的汉学研究与知识资源,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建立世界各国汉学家和汉学机构间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稳定学术交流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世界汉学与中国文学、出版、影视、艺术、文博等相关产业的对接机制。中心将通过数据库建设、学术出版、翻译服务、论坛会议、研习研修、智库咨询等方式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汉学家交流和学术往来互动。
世界汉学中心致力于促进汉学家与汉学研究学者的学术交流,推动汉学学科发展,培养汉学学术新人才,与汉学家共同建构跨越空间的汉学(中国学)学术共同体。世界汉学中心将依托其深厚的汉学学术资源,持续邀请更多海外优秀汉学大家入驻世界汉学中心从事汉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让世界汉学中心成为世界汉学家的学术研究母港,帮助汉学家深刻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建设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新传播体系。使世界汉学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汉学枢纽,推动汉学(中国学)研究中心回归中国,并阔步走向世界。
2024-12-24
2024-12-23
2024-12-20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