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世界汉学中心主办的“美国汉学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发展”——美国汉学家大会在青岛成功召开。美国汉学家大会是继首届中国-巴尔干汉学大会、北非地区汉学家大会、南亚地区汉学家大会、拉美汉学家大会之后,世界汉学中心在世界范围内举办的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议题的又一重要区域性汉学家大会,来自美国的17位著名汉学家与国内数10所高校的100余位学者共同参与。
《环球时报》第6300期整版头条报道了美国汉学家大会,并专访了参会的北京语言大学梧桐汉学学者讲席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教授高棣民。
以下为报道全文:
“在美国有两种人,一种是拥抱熊猫的人,一种是屠龙者。”
7月21日,以“汉学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发展”为主题的首届美国汉学家大会在青岛开幕。活动期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教授高棣民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说,“有些人说中国是一条龙,是威胁,我们必须杀死这条龙。其他人说,不,中国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我更倾向于拥抱熊猫。我有很多中国朋友、中国学生,我们应该有更多交流。”
横跨半世纪的中国情
对泱泱中华情有独钟的高棣民是个十足的“中国通”,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追忆了他与中国的往昔岁月。20世纪60年代,高棣民进入美国俄亥俄州奥伯林学院。“我想尝试一些新鲜事物,因此选修了一门亚洲历史课。”他说,在那个年代,很少有美国大学开设中文课程,而奥伯林学院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羁绊并开设中文课,这在当时非常罕见。“我的教授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生活过,还曾在山西太原、陕西西安教书、传教,跟我们讲了很多有关中国的非常有趣的故事。”
“学习中文并非易事,因为那个时代,我们很难前往中国寻觅商机、开展贸易,但我仍毅然决然地选择学习中文——因为我有一颗深爱中国的赤子之心。”高棣民回忆称,“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我怀着对中国的一腔热忱,一直研究中文、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政治、中国宗教……我心悦中国的一切。”
“自1974年伊始,我参与中美交流已有50载,”当时在哈佛大学社会学专业攻读研究生的高棣民全程担任中国访美武术代表团的翻译,见证了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接见11岁的武术代表团成员李连杰的历史性一刻,“我曾给李连杰做过翻译,交错的命运让我与这片土地结下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高棣民也是第一批到中国学习的美国交换生之一,他于1979年2月至1980年2月在中国学习,曾多年担任美国国务院的中文陪同翻译。1981年至2018年间,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任教。
文化“破壁”关键在理解
高棣民的研究领域涵盖东亚社会的诸多方面,他对中美两国社会学、文化学有着深入研究。
“我相信交流是有力量的。我认识的很多美国人对中国一无所知,但当他们真正有机会和中国人相处时,很多偏见罅隙都随之消弭。”高棣民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我们之间能有更多交流,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冲突和矛盾。”
至于如何打破文化壁垒、改善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高棣民认为,应该大力推动富布赖特项目,这是一项由美国政府推动资助的国际教育、文化和研究交流项目,依时任阿肯色州参议员威廉·富布赖特的提案于1946年设立,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声誉最高的国际交流计划”之一。它通过50所负责机构在155个国家和地区运作。截至2016年,逾38.7万名学生、学者、教育工作者和专业人士参与该项目。“富布赖特项目让美国人前往世界各地生活一两年,进行研究等。该项目也让中国人到美国学习和教书。”高棣民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当今世界正面临诸多严峻挑战,而世界上的许多冲突往往源于偏见。”万百安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当前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阐明建设性知识分子的巨大力量和前景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学家们应当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贡献力量,努力成为沟通不同文明的桥梁。”
汉学家为中美交流赋能
此次美国汉学家大会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与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联合主办。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陆伯彬,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及国际关系系教授白霖,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苏独玉等16位知名汉学家与国内数十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百余名学者参会。
研究“中国文化的表演:地方音乐和舞蹈剧”的苏独玉重点介绍了中国的山水音乐剧。这些戏剧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和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以音乐、动作、图像、语言和叙事为特色,通常在户外的自然环境中上演,让景观本身成为中心舞台。苏独玉说:“我认为山水剧是一种文化类的交流和表达形式,借鉴了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它们通过将文化元素放入一个场景中,具象化了当地环境和文化本质,是蕴含整个中国文化和环境遗产的表演方式。”
思考“孟子思想的当代意义”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原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王安国对《孟子》进行深度解读,研究在战争等考验意志和勇气的场所中,中国古代哲学家们更看重哪些道德和伦理价值。
探究“美德伦理学与儒家思想”的世界汉学家理事会、美国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瓦萨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讲席教授万百安说:“儒家思想与亚里士多德思想在结构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强调人的生活方式,即‘道’;得道之人的性格特征,即‘美德’;如何培养这些特质,即‘修身养性’;以及人性的本质等。”
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孙永红表示:“美国汉学在全球汉学领域独树一帜,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相知相亲贡献了文化力量。”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称:“美国汉学与中国学界共同构筑了中美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共同愿景。历代的美国汉学家和中国学者,凭借他们宏阔的学术视野和开放的学术胸襟,为汉学与中国学在新时代的转型开辟了崭新的学术格局。”
2024-12-24
2024-12-23
2024-12-20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