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5日,世界汉学中心希腊汉学中心新址在希腊科孚岛正式启用。中国驻希腊大使方遒,希腊爱奥尼亚省省长约阿尼斯·特雷佩克利斯,科孚岛各市行政长官斯特凡诺斯·普利梅诺斯、乔治奥斯·马赫马里亚斯、瓦西里奥斯·克西马里奥蒂斯与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爱奥尼亚大学校长安德烈亚斯·弗洛罗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遗产教席指导委员会主任、希腊汉学中心主任斯塔夫洛斯·卡茨奥斯,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编辑黄沛,天津古籍出版社社长任洁,中央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数字戏剧系主任宋震,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周锦等希腊各界知名人士以及中方代表出席启动仪式。
在启动仪式上,方遒大使表示:文明互鉴不能止于礼仪性的握手,而要建立可持续的知识生产流水线。希腊汉学中心的新址启用,象征着文明互鉴从理念共识走向实体建构的关键突破,汉学中心不再是单向的中国文化展示橱窗,而是中外文明深层对话的实验室和文明的双向解码器。
徐宝锋教授在启动仪式结束后接受希腊电视台采访时表示,面朝爱奥尼亚海的希腊汉学中心正在重新定义文明对话的尺度。它既非东方主义的猎奇展场,亦非文化民族主义的论战擂台,而是一个允许文明要素自由重组、碰撞、衍生的思想反应堆。从这里出发的,不仅是学术成果,更是一种文明观的重塑——在冲突与撕裂的时代,证明文明交流互鉴本就是共生的基石。世界汉学中心打造的希腊汉学中心“科孚模式”所代表的“解剖学级”的文明互鉴,不仅为中希文明找到共生的当代语法,更可能为陷入范式困局的全球人文研究开辟新航道。
新启用的希腊汉学中心办公大楼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孚老城核心建筑,其建筑本身即是一部拥有500年历史的“活态史书”。16世纪时,这里曾是地中海贸易的重要金融据点;19世纪成为希腊中央银行。如今,这座融合拜占庭与文艺复兴风格的石砌建筑,已经成为中希两种古老文明进行碰撞交流的最佳学术场域,未来将成为中希文明对话的全新平台。弗洛罗斯校长表示:选择这座建筑作为汉学中心,不仅是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隐喻着文明交流的深层逻辑——历史沉淀与现代价值的交融。
2024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为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世界汉学中心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指导,勇担古典学研究发扬光大使命。新址启用同日,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古籍出版社、希腊汉学中心共建的中希文明古典文献中心正式揭幕,并与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天津杨柳青画社等联合举办“遇鉴中国”精品图书文化展。中心首批展出来自天津古籍出版社的百余册珍稀典籍,以及杨柳青画社复刻的明清木版年画。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山东服装协会带来的华服展区:以马面裙为代表的传统服饰工艺,结合鲁绣技艺的现代设计,直观呈现了中国传统服饰美学的当代转化。
多位观展的希方人士评价:这些展品不仅是文物,更是‘方法论’——它们揭示了不同文明如何通过物质载体实现精神对话。本次展览系科孚岛首次举办以“中西文明互鉴”为主题的大型文化展,未来将常态化向公众开放。
启动仪式前,方遒大使与徐宝锋教授一行访问爱奥尼亚大学,弗洛罗斯校长在会谈中表示:未来的希腊汉学中心将不是单向的中国研究机构,而应成为重构古典学范式的新引擎。
此次揭牌仪式将成为世界汉学中心海外汉学中心建设“科孚模式”的全新起点:以历史遗产为空间载体,以数字技术为研究工具,以人才培养为可持续动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遗产教席指导委员会主任、希腊汉学中心主任斯塔夫洛斯·卡茨奥斯所言:当马面裙的织纹与科孚岛的古老建筑相遇,文明互鉴便超越了隐喻,成为可操作的学术实践。
希腊汉学中心新址的启用,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二周年与中希建交五十三周年。其空间选址(多文明叠加的历史地标)、学术定位(双古典文明比较)与技术路径(数字人文)的三重创新,或将为困境中的全球人文交流提供“中希方案”。随着“本硕博联合培养”“中希文明古典文献中心”“遇鉴中国”等项目的持续注入,希腊汉学中心将成为领航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旗舰平台。
2025-02-18
2025-02-17
2025-02-16
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