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促进了文学与技术的连接,开辟了新的文学写作与发表空间,拓展了多种类型文学的发展道路,并在“全民写作”与“全民阅读”成为现实的过程中,培育了成千上万的网文写作者和亿万级的网文阅读者。与此同时,以唐家三少、江南、沧月、老猪等为代表的网络作家,以其非凡的想象力,创建了诸如“云荒大陆”“九州”“西川大陆”“天舞大陆”等新的文学地域,开辟了文学中的陆地、领海、领空、地下及生死轮回、涅槃修真的新时空,极大拓展了网络文学的地理想象空间,并为之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烙印,这是中国网络文学作家的又一贡献。可以说,在当今世
这是一本致敬平凡英雄的赤诚之作,也是一首献给春天的诗,歌颂了在抗疫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普普通通却英勇无畏地逆行或坚守在一线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在这个特殊的春天,他们用无私的奉献保证了武汉抗“疫”的胜利。
每个人都在某些万籁俱寂的时刻想过“我”在这个广阔天地里中存在的意义,或质疑过存在即合理的现实世界中的种种,或在现实与理想的撕扯矛盾中迷失生命的方向。被工业社会“异化”的人,被消费捆绑,被资本景观填充日常的人,身处困顿而不自知的人,何以挣脱思想的枷锁成为真正的“人”?
《中英参照迦陵诗词论稿(上、下)》一书为中英参照本的迦陵诗词论稿,以1998年哈佛大学亚洲中心(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出版的《中国诗歌论集》(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为蓝本,收录作者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文稿十三篇。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青年学者艾恺在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时,听他的老师、史学大家费正清讲到梁漱溟,对梁产生浓厚兴趣,以致将梁漱溟作为他的博士论文主题。此后,对于梁漱溟及中国文化的追踪研究,一直贯穿着艾恺的学术生涯。他用时7年多撰写《最后的儒家》,使之成为第一部关于梁漱溟的系统的传记,博得西方学术家的好评,并获美国“东方学奖”,成为梁漱溟研究领域的第一人。艾恺还与梁漱溟先生对话,对话内容被相继出版成《这个世界会好吗?》《我们从何处来?》两部梁漱溟晚年口述著作。
图志